水政水资源科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以来,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水政水资源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抓实抓细水资源管理工作,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深化推进节水行动,加强水资源科学调度,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能力和水平,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升水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强化取用水日常监管。严格用水总量控制,严守2024年区域用水计划指标及各项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红线,强化落实超计划、超许可预警机制,确保我市用水总量全年控制在32.7275亿立方米以内。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强“十四五”用水效率指标管控,确保我市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分别达到8.8%、11.2%以上。扎实开展全市取用水管理巩固提升行动,强化取用水全过程规范化管理。严格规范用水统计填报,依法按时足额征收水资源费。今年1~10月,全市新办27个取水许可证,共征收(市管取水户)水资源费295.81万元。
2.扎实开展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根据省水利厅《关于安徽省水资源管理规范化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皖水资管函〔2022〕453号)要求,围绕水资源刚性约束、取用水监管、生态流量管控、地下水管理等重点工作,以县域为单元,全面推进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取用水全过程规范化管理。截至目前,全市4个县区已通过省级验收并公布,有3个县区已通过市级验收并有2个县区已申报省级验收,计划年底前全面完成县域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
3.积极推进用水权改革。根据《水利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推进用水权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探索用水权初始分配和明晰。截至目前,全市各县区均已开展用水权初始分配工作,有2个县区已通过市级验收。积极探索开展不同类型用水权交易试点,鼓励各县市区开展区域水权、取水权、灌溉用水户水权等多模式用水权交易。截至目前,全市今年已完成4笔200万方用水权交易。
4.推动国家节水行动落地落实。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根据《安徽省节约用水部门协调机制2024年工作要点》,结合我市实际联合市发改委组织制定《芜湖市节约用水部门协调机制2024年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围绕重点行动提出年度具体任务,适时召开协调联络会议,进一步推动国家节水行动在芜湖落地落实。
5.加强用水计划、用水定额管理。在区域用水总量、水量分配、取水许可的基础上,加大计划用水管理力度,推进城市公共供水管网内非居民用水户的计划用水管理,提高计划用水管理覆盖率。严格落实《安徽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按时下达《芜湖市2024年度区域取水计划的通知》、《芜湖市2024年度取水户取水计划的通知》、《2024年度芜湖市城市公共供水非居民计划用水指标的通知》。
6.超前完成节水调水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弋江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深入开展节水型高校、节水型工业园区及节水型企业等节水载体建设,通过示范带动,全面引领全社会节水,不断提升用水效率水平。截至目前,已完成弋江区县域节水型社会标准化建设、全市共1所节水型高校、1个节水型工业园区、2家节水型企业全部通过市级初验并申报省级验收,并对17家市级节水型企业和24家市级节水型小区进行了市级命名公布。完成1笔3亿元节水贷,完成合同节水2个。全年重点工作任务超前完成。
7.扎实做好节水宣传。紧扣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全国节能周等关键节点,积极开展了节水宣传进高校、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门户网站等主流媒体开展形式多样、全方位、多角度的节水系列报道。截至目前,全市在新闻媒体(含微信公众号)、各级网站刊登节水宣传新闻稿38篇,其中国家级16篇,省级16篇。
8.水行政执法工作不断加强。印发《全市水利系统依法行政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不断提升全市水利系统依法行政能力;开展全市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回头看”,紧紧围绕2023年河湖安全专项执法行动中排查出的问题和线索,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回头看”工作实效;举办全市水行政执法培训班,着力提升水行政执法人员能力水平;组织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安徽水法宣传月”、“江淮普法行”等水利法治集中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浓厚的水利法治氛围;严格落实“综合查一次清单计划”,对本领域触发式检查进行备案,加快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2024年1-10月共查处水事违法案件数11起,其中河湖涉砂类案件11件,罚款52.401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3.7382万元。
9.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持续推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部署要求,持续推进我市水利行业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深入发展。持续开展重点行业整治,加强河道采砂、水利工程建设等领域整治,落实纪检监察机关、政法机关“三书一函”办理工作,坚持举一反三,深入查找水利行业监督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健全完善监督管理的规范、制度措施,有效补齐监督管理短板,切实铲除黑恶势力在水利行业的滋生土壤,确保监管到位、常态长效。
二、2025年工作计划
1.强化日常取用水监管。根据省厅下发的2025年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制定芜湖市2025年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依法履行取用水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取用水监管工作机制,利用专项检查、日常测评、“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方式,加大对辖区内取用水户取用水情况的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取用水行为,切实规范取用水行为及管理秩序。
2.全面推进用水权改革及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水权确权登记工作,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用水权交易试点,鼓励各县市区开展区域水权、取水权、灌溉用水户水权等多模式用水权交易。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做好水资源税费改革试点工作。
3.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根据省厅下发的2025年节水调水工作要点,制定芜湖市2025年节水调水工作要点。扎实推进节水载体创建工作,持续加强节约用水宣传,营造全社会节水氛围,进一步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4.开展水资源调度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根据《安徽省水资源调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全市水资源调度工作。按照水利部、省水利厅推进调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有关部署,依据安徽省调水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细则及其评价标准,积极开展水资源调度规范化建设试点,加快推进南陵县柏山渠灌区引调水工程标准化建设工作。
5.积极开展节水服务创新工作。进一步提升节水服务能级,积极开展节水服务创新工作,加强“节水贷”金融服务政策宣传培训,指导符合条件的项目或企业积极申请“节水贷”,助力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积极推进合同节水管理,引导合同节水管理向高校、工业园区、服务业等领域拓展,促进节水服务、用水效率双提升。
6.加强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依据《水行政执法效能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5)的通知》和《全省水利系统依法行政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定期举办水行政执法培训班,强化水政监察队伍建设和执法能力提升,落实落细水利普法宣传工作,着力推进全市水行政执法工作提档升级。
7.持续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按照中央、省、市委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打早除小”工作部署要求,加强行业监管,聚焦重点采砂领域,持续深挖彻查,摸排深层线索,将扫黑除恶工作落到实处。
一、2024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强化取用水日常监管。严格用水总量控制,严守2024年区域用水计划指标及各项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红线,强化落实超计划、超许可预警机制,确保我市用水总量全年控制在32.7275亿立方米以内。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强“十四五”用水效率指标管控,确保我市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分别达到8.8%、11.2%以上。扎实开展全市取用水管理巩固提升行动,强化取用水全过程规范化管理。严格规范用水统计填报,依法按时足额征收水资源费。今年1~10月,全市新办27个取水许可证,共征收(市管取水户)水资源费295.81万元。
2.扎实开展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根据省水利厅《关于安徽省水资源管理规范化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皖水资管函〔2022〕453号)要求,围绕水资源刚性约束、取用水监管、生态流量管控、地下水管理等重点工作,以县域为单元,全面推进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取用水全过程规范化管理。截至目前,全市4个县区已通过省级验收并公布,有3个县区已通过市级验收并有2个县区已申报省级验收,计划年底前全面完成县域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
3.积极推进用水权改革。根据《水利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推进用水权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探索用水权初始分配和明晰。截至目前,全市各县区均已开展用水权初始分配工作,有2个县区已通过市级验收。积极探索开展不同类型用水权交易试点,鼓励各县市区开展区域水权、取水权、灌溉用水户水权等多模式用水权交易。截至目前,全市今年已完成4笔200万方用水权交易。
4.推动国家节水行动落地落实。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根据《安徽省节约用水部门协调机制2024年工作要点》,结合我市实际联合市发改委组织制定《芜湖市节约用水部门协调机制2024年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围绕重点行动提出年度具体任务,适时召开协调联络会议,进一步推动国家节水行动在芜湖落地落实。
5.加强用水计划、用水定额管理。在区域用水总量、水量分配、取水许可的基础上,加大计划用水管理力度,推进城市公共供水管网内非居民用水户的计划用水管理,提高计划用水管理覆盖率。严格落实《安徽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按时下达《芜湖市2024年度区域取水计划的通知》、《芜湖市2024年度取水户取水计划的通知》、《2024年度芜湖市城市公共供水非居民计划用水指标的通知》。
6.超前完成节水调水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弋江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深入开展节水型高校、节水型工业园区及节水型企业等节水载体建设,通过示范带动,全面引领全社会节水,不断提升用水效率水平。截至目前,已完成弋江区县域节水型社会标准化建设、全市共1所节水型高校、1个节水型工业园区、2家节水型企业全部通过市级初验并申报省级验收,并对17家市级节水型企业和24家市级节水型小区进行了市级命名公布。完成1笔3亿元节水贷,完成合同节水2个。全年重点工作任务超前完成。
7.扎实做好节水宣传。紧扣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全国节能周等关键节点,积极开展了节水宣传进高校、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门户网站等主流媒体开展形式多样、全方位、多角度的节水系列报道。截至目前,全市在新闻媒体(含微信公众号)、各级网站刊登节水宣传新闻稿38篇,其中国家级16篇,省级16篇。
8.水行政执法工作不断加强。印发《全市水利系统依法行政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不断提升全市水利系统依法行政能力;开展全市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回头看”,紧紧围绕2023年河湖安全专项执法行动中排查出的问题和线索,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回头看”工作实效;举办全市水行政执法培训班,着力提升水行政执法人员能力水平;组织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安徽水法宣传月”、“江淮普法行”等水利法治集中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浓厚的水利法治氛围;严格落实“综合查一次清单计划”,对本领域触发式检查进行备案,加快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2024年1-10月共查处水事违法案件数11起,其中河湖涉砂类案件11件,罚款52.401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3.7382万元。
9.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持续推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部署要求,持续推进我市水利行业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深入发展。持续开展重点行业整治,加强河道采砂、水利工程建设等领域整治,落实纪检监察机关、政法机关“三书一函”办理工作,坚持举一反三,深入查找水利行业监督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健全完善监督管理的规范、制度措施,有效补齐监督管理短板,切实铲除黑恶势力在水利行业的滋生土壤,确保监管到位、常态长效。
二、2025年工作计划
1.强化日常取用水监管。根据省厅下发的2025年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制定芜湖市2025年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依法履行取用水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取用水监管工作机制,利用专项检查、日常测评、“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方式,加大对辖区内取用水户取用水情况的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取用水行为,切实规范取用水行为及管理秩序。
2.全面推进用水权改革及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水权确权登记工作,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用水权交易试点,鼓励各县市区开展区域水权、取水权、灌溉用水户水权等多模式用水权交易。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做好水资源税费改革试点工作。
3.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根据省厅下发的2025年节水调水工作要点,制定芜湖市2025年节水调水工作要点。扎实推进节水载体创建工作,持续加强节约用水宣传,营造全社会节水氛围,进一步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4.开展水资源调度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根据《安徽省水资源调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全市水资源调度工作。按照水利部、省水利厅推进调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有关部署,依据安徽省调水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细则及其评价标准,积极开展水资源调度规范化建设试点,加快推进南陵县柏山渠灌区引调水工程标准化建设工作。
5.积极开展节水服务创新工作。进一步提升节水服务能级,积极开展节水服务创新工作,加强“节水贷”金融服务政策宣传培训,指导符合条件的项目或企业积极申请“节水贷”,助力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积极推进合同节水管理,引导合同节水管理向高校、工业园区、服务业等领域拓展,促进节水服务、用水效率双提升。
6.加强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依据《水行政执法效能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5)的通知》和《全省水利系统依法行政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定期举办水行政执法培训班,强化水政监察队伍建设和执法能力提升,落实落细水利普法宣传工作,着力推进全市水行政执法工作提档升级。
7.持续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按照中央、省、市委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打早除小”工作部署要求,加强行业监管,聚焦重点采砂领域,持续深挖彻查,摸排深层线索,将扫黑除恶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