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湾沚区:推进灌区建设助力区域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20 14:54信息来源: 湾沚区水务局阅读次数:编辑:李帅 字体:【  

芜湖市湾沚区地处长江中下游,被青弋江、水阳江和青安江环抱,处于安徽省“沿边”、“沿江”发展战略的结合点。境内在册中型灌区共有7个,其中重点中型灌区4个,一般中型灌区3个,灌区总面积35.35万亩,保护耕地面积25.99万亩,担负着提供灌区内生产、生态环境供水的重要任务。

自灌区兴建以来,国家及地方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的保证了旱期供水稳定,促进了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湾沚区以中型灌区建设为抓手,高质量推进全区水利发展。针对灌区普遍存在的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偏低、灌区能力建设较弱、水环境问题凸显等问题,湾沚区在灌区建设中采取调水、抬水、蓄水、留水等梯级拦蓄措施,优化水资源配置,使周边河流水系互连互通,形成上下互济、多元互补的供水格局,不仅有效解决农田灌溉水源问题,还改善了水生态环境和水周边农村人居环境为地区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一、统筹谋划,高效有力推进

2020年以来,芜湖市湾沚区抢抓国家新一轮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申报机遇,摒弃了以往单个中小灌区“单打独斗”的立项局面,立足区域实际,科学合理将以往没有竞争力的灌区合并成了4个重点中型灌区和3个一般中型灌区,进一步提高了灌区项目谋划质量,提升了项目申报成功率,目前其中已有5个中型灌区项目获批,累计争取上级资金约1.65亿元。在灌区建设中,湾沚区强化监管、统一调度,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重点问题清单,实行闭环管理。将灌区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对于急事、难事,现场办公、现场解决。同时充分利用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多渠道筹集灌区建设资金,确保资金配套充足工程得以强力有序推进。



水网通连的灌区格局


二、抗旱保供,确保粮食安全

2021年以来,湾沚区先后完成汤泊河中型灌区、陶辛中型灌区及六郎中型灌区建设任务,累计改造面积13.3万亩,完成投资18943万元,新建、改建泵站8座,涵闸24座,改造整治沟渠52条,清淤疏浚总长度83.53公里。将灌区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系连通工程等项目有效衔接,增加蓄水能力,改善灌溉条件,达到了沟渠相连、输水通畅、旱涝保收的建设目标。新增、恢复灌溉面积5.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5.5万亩,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936万公斤,新增年节水能力570万立方米。面对2022年特大旱情,各类水利设施充分发挥了应有效益,保证了农田需水,方便了农民用水,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为粮食稳产增收提供了保障。



泵站工程保障粮食安全


三、“两山”转化,推动乡村振兴

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调整工作思路,强化水文化传承,将过去单一的工程水利建设逐步向生态水利、民生水利、景观水利协调发展转变。灌区建设分别为陶辛万亩荷花塘、六郎湿地花海、珩琅山玫瑰谷等生态景观提供水源保障,因地制宜带动当地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按照“河渠相连畅水网,引水补源润丘岗,水岸同治展新貌,幸福河湖惠民生”的建设思路,以河流为脉络,以村庄为纽带,突出水景相融、人水相亲,努力打造示范灌区,让水连起来、流起来、美起来、用起来,充分发挥灌区工程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综合效应。梯次建设艺创小镇、荷花小镇等,并入围全国特色小镇50强。2022年全区吸引游客超345万人次,拉动消费近20亿元。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连续四年年位列全省“优秀”行列。



生态灌区改善人居环境


四、媒体衔接助力长效宣传

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电视、报刊等多种渠道,形成多管齐下、立体推进的宣传态势,大力宣传灌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及时报道建设动态、工作亮点和工程效益,形成有关各方齐心协力抓建管的良好氛围,扩大了灌区建设的社会影响力。着眼“管养分离”,积极引导灌区工程建后灌区向专业化、物业化、市场化方向转变,促进工程发挥长久效益。